九龍尖沙咀加拿分道4-4A利嘉大廈10樓
星期一至五 | 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長者易患小腸氣,手術方法要識揀!

小腸氣的正式醫學名稱是「疝氣」(hernia),泛指身體器官不正常移位,而最常見的是因腹腔壁出現缺口而令大腸或小腸突出,形成腫塊。小腸氣的成因之一是身體組織機能退化,所以長者屬高危一族。

兩種手術方法大對決

小腸氣患者須接受外科手術把缺口修復,否則病情可能隨時間惡化。小腸氣修補術可分為「內窺鏡手術」(endoscopic surgery)和「開放式手術」(open surgery)。兩者各有甚麼特點?哪種比較適合長者?

(一)內窺鏡手術

很多人會將「內窺鏡手術」等同「微創手術」,其實一項手術是否「微創」要視乎多種因素,包括患者本身的情況。由於內窺鏡手術必須以全身麻醉在醫院進行,並須注射二氧化碳以擴大手術空間,若長者本身有慢性疾病(如血壓高、糖尿病、心臟病或曾中風等),術後可能需要較長時間復原。

另外,內窺鏡手術須使用人造網片修復缺口,小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異物排斥反應,導致神經線腫痛或細菌感染,這也是必須衡量的風險。同時,內窺鏡手術涉及較多即棄用具,治療費用往往較高。

(二)開放式手術

開放式手術也就是我們慣常所說的「開刀手術」,驟聽似乎肯定比傷口較小的內窺鏡手術有更大風險。然而,由於開放式手術可採用局部麻醉於日間治療中心進行,患者在整過手術過程不會失去知覺,對於有慢性疾病的長者來說,風險反而較低。此外,開放式手術可選用長者本身的筋膜組織作自體修補,而不必置入人造網片,不會出現以上提及的異物排斥反應。若長者可接受傷口對外觀的影響,可考慮以此方式治療小腸氣。

以上兩種小腸氣修補術的復發率一般均低於5%,因此長者可因應自己的健康狀況及醫生的專業意見,選擇合適的手術方法。

分享:

長者易患小腸氣,手術方法要識揀!

本網站使用 cookie 來確保您獲得最佳體驗。 了解更多

你好,我想查詢精研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