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足腫(學名瘢痕疙瘩)的形成,源於幫助傷口癒合的纖維母細胞過度增生,特徵為超出原傷口並不斷向外持續生長及擴大,常伴隨局部紅腫、痕癢及刺痛感,影響外觀之餘,更可能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負面影響。不少人因疤痕位置明顯而感到尷尬,甚至影響社交與自信心;亦有人因長期痕癢或刺痛而難以入睡或集中精神。
坊間有不少標榜能去疤、淡疤的藥膏產品,面對如此多樣的選擇,患者常感迷惘:到底哪一款適合自己?蟹足腫藥膏有用嗎?可以醫好蟹足腫嗎?
蟹足腫藥膏主要含有哪些成分?
蟹足腫藥膏如何幫助軟化疤痕、減輕紅腫和瘙癢?了解蟹足腫藥膏的主要成分,有助於選擇合適的護理方式與產品,減少「買錯、用錯、無效」的情況:
- 矽膠:市面上的除疤膏通常以矽膠(silicone)為主要成分。矽膠能加強或修補表皮的防水能力,減少疤痕組織的水分流失,紓緩因缺水而引致的炎症反應,長期使用可幫助軟化疤痕、減淡紅腫。矽膠類產品提供一個相對安全、溫和的選擇,特別適合初期疤痕、皮膚敏感者,或希望避免侵入性治療的人士。
- 附加成分:部分蟹足腫藥膏添加其他成分,例如維他命C、維他命E或肝素等,有助於淡化疤痕顏色及緩解痕癢;洋蔥萃取物等植物成分亦可幫助減輕疤痕增生和炎症。這些成分的協同作用,對於疤痕顏色深、癢感持續等情況提供一定程度的紓緩。
蟹足腫類固醇藥膏
類固醇藥膏主要含皮質類固醇,透過抗發炎作用抑制纖維母細胞活性,減少膠原蛋白合成並促進其分解,從而軟化和縮小蟹足腫,緩解癢感及不適。由於皮膚角質層阻隔,外用類固醇藥膏多用於緩解癢感及炎症,對疤痕體積改善有限。市面亦有類固醇膠布,能軟化角質層,提升藥效滲透至真皮,加強療效。類固醇藥膏適合輕度蟹足腫或作為輔助治療,必須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避免因使用不當而產生皮膚萎縮、色素變化等副作用。
哪些蟹足腫藥膏推薦使用?
市面上的非處方蟹足腫藥膏主要用於預防、軟化和輔助管理早期或輕微的疤痕。它們的成分各有特色,可根據疤痕階段和需求選擇:
1. 矽膠類產品
- 特性與作用:經臨床證實,能有效軟化、變薄、平坦疤痕,並降低復發風險。矽膠能形成保護膜,減少疤痕水分流失。
- 產品形式:常見於矽膠藥膏(凝膠)或矽膠貼片。
- 適合對象:初期疤痕、皮膚敏感者、不願接受侵入性治療的人士。
2. 複合型/附加成分產品
- 特性與作用:這類產品通常會添加其他具備軟化、抗炎或淡化效果的成分,以提供額外舒緩,例如肝素、尿囊素、洋蔥萃取物等。
- 產品形式:除疤膏、含抗血栓成分的藥膏、或特定的去疤凝膠。
- 適合對象:希望同時緩解痕癢、淡化色素或用於日常長期護理的增生性疤痕患者。
值得留意的是,蟹足腫藥膏須依據疤痕的類型、大小、位置和階段作出選擇,沒有單一的「最佳」蟹足腫藥膏推薦給所有患者。建議諮詢醫生意見,制定個人化的治療方案。
把握時機選擇合適治療
蟹足腫藥膏只適用於預防或治理早期形成的蟹足腫,一般蟹足腫藥膏等產品必須持續使用三個月至一年,方能有顯著效果。若蟹足腫已形成一段時間,並處於增生活躍的階段,單靠坊間產品所達到的療效將非常有限。如蟹足腫不斷擴散並影響到四肢,則需要醫生進行評估,因應蟹足腫的變化情況選用壓力治療、類固醇注射、病灶內冷凍治療、激光治療或 手術切除合併放射治療等進階方案。
選用坊間除疤產品未嘗不可,但應密切留意成效,建議定期拍下照片作對比,觀察疤痕的變化。如使用產品一段時間後並無任何改善甚至惡化,便應尋求醫護人員的意見,避免錯過早期治療的時機。
常見疑問
蟹足腫藥膏通常需要持續使用三個月至一年,才可能看到明顯改善。若疤痕已處於活躍增生期,單靠藥膏效果有限,建議配合其他治療方式。
蟹足腫類固醇藥膏的強度和劑量需根據疤痕位置與嚴重程度精確調整。自行使用可能導致皮膚萎縮、色素異常,甚至令疤痕增生更嚴重,因此必須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蟹足腫藥膏日本款與本地款兩者主要成分(如矽膠)相近,作用原理一致。差異主要在質地、附加成分及價格。選擇時應考慮疤痕階段、膚質及使用習慣,重點是成分是否經過醫學實證,而非產地。
若蟹足腫已形成超過一年、質地堅硬或範圍較大,單用蟹足腫藥膏只能紓緩癢感,難以令疤痕縮小。此時應由醫生評估,制定綜合治療方案。
應避免選擇聲稱「短期根治」的產品,因為蟹足腫需要長期護理。亦要留意成分標示是否清晰、是否符合相關法規標準等。建議選擇成分經臨床醫學實證的產品,並透過持牌藥房或診所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