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會透過穿耳洞、霧眉、紋身(刺青)來展現個人風格。這些看似平常的美容方式,其實都屬於入侵性程序,如果是蟹足腫體質人士,傷口就有可能演變成蟹足腫,必須特別小心。
蟹足腫體質是什麼?
蟹足腫的醫學名稱為「疤痕疙瘩(keloid)」。一般疤痕會隨著時間自然軟化和顏色轉淡,但若幫助傷口癒合的纖維母細胞(fibroblast)過度增生,產生過量膠原蛋白,疤痕便會不斷向四周蔓延,形成像蟹爪般的凸起狀疤痕。而蟹足腫體質就是皮膚先天較易出現這樣情況的人士。絕大部份蟹足腫都出現於胸部、背部、肩膀、上臂、耳朵、下巴等皮膚張力較大的位置。而臨床診斷發現,很多女性求診者的蟹足腫都是因穿耳造成。
蟹足腫體質判斷
醫學界仍未完全清楚蟹足腫的成因,但統計指有色人種的風險比白種人高,而大概每100個人就有3個人屬蟹足腫體質,因穿耳、霧眉、刺青等小傷口而患上蟹足腫的風險同樣大大增加。想知自己是否屬蟹足腫體質?可參考以下六條問題,答案越多「是」,屬於蟹足腫體質的可能性便越大:
- 膚色較深,而且皮膚油脂分泌較旺盛
- 疤痕出現在前胸、後背、肩部、上臂或耳朵位置
- 疤痕的表面明顯凸出,生長方式呈結節狀、蛋形或腫瘤狀
- 疤痕的形狀雖扁平卻向四周皮膚蔓延
- 疤痕發展異常急速,而且發紅、痕癢和腫痛
- 家族中曾有人患有「蟹足腫」
那麼,蟹足腫體質可以霧眉嗎?蟹足腫體質可以刺青嗎?如果知道自己有較高機率患上蟹足腫,便應盡可能預防傷口出現,例如避免穿耳、霧眉、刺青、進行創傷性的美容療程或非必要的手術。
蟹足腫的影響與困擾
蟹足腫常為患者帶來很大困擾,雖然大部分蟹足腫不會嚴重影響健康,但患者會感到痕癢刺痛,而且患處比起正常皮膚硬,如果生長在關節部位就有可能阻礙日常活動。此外,蟹足腫影響外觀,甚至會惹來歧視目光,令患者出現抑鬱等情緒問題。
蟹足腫體質改善方法
- 避免不必要皮膚創傷:盡量避免穿耳洞、霧眉、刺青、入侵性醫美、或任何易造成皮膚傷口的活動,減少蟹足腫形成的可能。
- 傷口護理:任何傷口需保持清潔和濕潤,建議用生理食鹽水清洗,避免使用優碘、雙氧水等刺激性消毒藥品,以減少色素沉澱和疤痕增生。
- 維持健康生活︰戒煙、少喝酒、不熬夜,調整作息,減輕壓力,有助於降低蟹足腫發作風險。
- 飲食調整:均衡飲食,少吃辛辣食物,增加攝取維他命D;若已出現蟹足腫,可留意哪些食物會加劇痕癢、疼痛等徵狀,並避免再次食用。
- 及早處理小疤痕:蟹足腫體質者只要一旦發現疤痕增生,應及早求醫。
了解蟹足腫體質與治療方法!
蟹足腫治療
以往治療蟹足腫主要靠注射類固醇,從而壓抑疤痕內的纖維母細胞增生,或利用手術切除疤痕組織,再配合放射治療,減低疤痕細胞的增生能力。病灶內冷凍治療(intralesional cryotherapy)是近年治療蟹足腫的新方法,原理是透過超低溫的液態氮令病灶壞死。如配合密切跟進,可提升治療成效,減低復發風險。治療蟹足腫的時機相當重要,一般早期個案都可透過注射類固醇或壓力治療處理,但如果待情況嚴重才求醫,則可能要進行手術,增加治療時間和複雜性。當然,實際上採用哪個治療方案,醫生會根據多項因素決定,接受任何療程前,記緊先諮詢醫護人員的意見。
常見疑問
蟹足腫體質人士若堅持穿耳,最好先諮詢醫生意見;建議選擇具信譽、衛生條件良好的地點進行,以降低感染與發炎風險。而穿刺部位應盡量避開耳骨等張力區,並注意耳環材質選擇。最後,穿孔後必須做好傷口護理,避免接觸水分、減少摩擦與刺激,並密切觀察兩週至數月,若有不適,應盡快就醫。
蟹足腫一旦在眉部形成,疤痕會處於面部十分明顯的位置,因此務必三思而後行,可考慮以傳統化妝、刷染眉膏等非入侵性方式來美化眉型。蟹足腫體質人士若決意要霧眉,應選擇有經驗、具專業認證且了解蟹足腫風險的專業霧眉師。操作時,需嚴格控制針刺深度僅限「表皮層」。可考慮請霧眉師先進行空針測試:在眉部輕刺幾針,不上色素,觀察一至兩週是否有異常疤痕反應。完成霧眉後,應嚴格遵從護理程序,避免摩擦或刺激傷口。
單從醫療角度,一般會建議應盡量避免,但這也取決於該程序的必要性。例如,對於某些醫療上必須進行的手術,其治療效益通常會大於形成蟹足腫的風險。如果是美容性的入侵性程序,則需要衡量個人接受蟹足腫風險的程度。例如穿耳洞,傷口細小,相對容易護理;而霧眉,由於傷口會在面部形成,一旦疤痕增生,就有可能對外觀造成明顯影響。至於紋身,就應避免大範圍施作,可先嘗試小圖案,並避開胸部、背部、肩膀、上臂等蟹足腫常見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