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足腫是一種異常增生的疤痕組織,因應不同的病況以及患者的需求,可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根據臨床經驗,早期蟹足腫一般只需採用類固醇注射即可有效控制;對於較嚴重的蟹足腫個案,則通常會採用冷凍治療或手術切除來治理。不少患者常常為應選擇「冷凍」還是「切除」而苦惱。到底蟹足腫切除與冷凍治療有甚麼分別?患者又應如何選擇?
蟹足腫冷凍治療
病灶內冷凍治療(intralesional cryosurgery)的原理是利用攝氏負196度的液態氮產生極低溫環境,以破壞蟹足腫內的細胞。完成冷凍治療後,患者會經歷一個疤痕紅腫的階段,歷時約數星期至一個月,過程中傷口會有血水或液體流出,患者需每天定時清洗傷口。此階段完結後,患者便可覆診再接受第二階段的治療,一般包括類固醇注射、除疤貼等,從而進一步穩定病情。
蟹足腫手術切除
而切除手術(excision)則將蟹足腫視作皮膚腫瘤一樣,將其徹底清除。由於蟹足腫容易復發,因此進行蟹足腫切除手術後,醫生會使用特別的方法縫合傷口以減少張力,時間會比一般外科小手術較長。術後,醫生通常會建議患者接受蟹足腫放射治療,例如淺層放射治療(superficial radiotherapy, SRT),從而減低復發風險。
如何選擇蟹足腫治療方法?
每位患者的蟹足腫位置、病情、自身狀況都千差萬別,選擇何種治療方法實在難以一概而論。對於部分個案,醫生可能會建議某種最適合患者的治療方案;而對於另一些個案,可能有多於一種合適的治療方案,這個時候患者便可按自身情況作出抉擇。
蟹足腫手術切除 VS. 冷凍治療 點揀好?

假設兩種方法皆合適,患者可參考以下四個考慮因素:
因素一:治療費用
蟹足腫切除費用約需港幣$20,000至$30,000,術後放射治療則需約港幣$30,000起。而冷凍治療的費用較低,約港幣$10,000至$20,000。兩種治療均可於日間醫療中心以局部麻醉方式進行,實際收費須視乎蟹足腫的大小、位置及嚴重程度而定。
因素二:術後護理及康復期
蟹足腫手術切除的術後護理較為簡便,康復期亦較短。而冷凍治療的康復期會較長,患者會經歷紅腫及須處理傷口分泌物的過程,相對上會對日常生活造成較多不便。
因素三:術後外觀
一般而言,接受蟹足腫切除手術後的疤痕外觀相對較為理想。由於切除手術是將整個蟹足腫組織徹底清除,傷口會以縫線縫合,術後只會留下幼細的外科縫線疤痕。另一方面,冷凍治療的主要目的是令蟹足腫平復並不再增生,而且冷凍治療會令皮膚色素細胞功能減退,可能令術後皮膚顏色變淺。當然,以上只是概括而論,實際術後外觀會受蟹足腫位置、大小等因素影響。
因素四:是否願意接受放射治療
醫學研究顯示,蟹足腫切除手術配合放射治療可令蟹足腫的復發率大大降至低於10%;否則, 單靠手術切除,復發率可高達70%至90%。因此,接受蟹足腫切除手術的患者,是否願意在術後同時接受SRT等放射治療,便是重要的考慮因素。如否,則可能冷凍治療會是較為合適的治療方案。
總括而言,要選擇適合的蟹足腫治療方法,必須先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以及不同治療方法的程序、康復期、護理方法等,再與醫生商討最適合自己的方法。不論選擇何種治療方法,謹記遵循醫生的建議,定期覆診跟進,才能有效預防復發。
常見疑問
現時尚未有醫學文獻直接比較冷凍治療和手術切除在蟹足腫復發率上的差異。此外,術後的跟進(例如有否密切覆診監察、有否接受放射治療、類固醇注射頻率等)會顯著影響結果的可比性。無論如何,目前醫學界普遍認同綜合療法相比單一療法可更有效治療蟹足腫。因此,不論選擇冷凍治療還是手術切除,都應按醫生建議配合其他輔助治療。
可以。冷凍治療後進行切除手術,有助加快康復進度,並有望進一步減低復發風險。根據臨床經驗,此治療方案尤其適合耳部或體積較大的蟹足腫個案。詳情請諮詢我們的醫護人員。
不一定。然而,研究顯示,切除手術配合放射治療可顯著降低蟹足腫復發風險。如醫療成本是重要考慮,藍光治療(blue light therapy)對部分患者是可行的放射治療替代方案。藍光治療是一種非侵入性的療法,通過特定波長的光線來抑制纖維母細胞的活性,從而降低蟹足腫的復發風險。醫生會根據個別患者的情況,建議具體的治療方案。
蟹足腫放射治療的原理是透過抑制纖維母細胞的活性,減低疤痕增生的風險,通常須與手術切除結合使用。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手術切除是接受放射治療前必要的步驟。
如患處範圍很大,或患處沒有足夠鬆動的皮膚縫合傷口,便未必適合進行手術治療。病情較輕微的蟹足腫個案亦未必需要手術切除,採用類固醇注射、冷凍治療等或已可控制病情。
對冷凍劑敏感、正服用薄血藥、患處出現細菌感染的患者不適宜進行冷凍治療。此外,如蟹足腫處於早期,以類固醇注射配合除疤貼已有很好的治療效果,便未必要接受冷凍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