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足腫」的學名是「瘢痕疙瘩」(keloid),是一種異常增生的疤痕組織,像蟹爪般凸起,會不斷向四周蔓延增大,多數出現於有疤痕體質的患者身上。早期的蟹足腫較易治理,但往往因患者掉以輕心而錯過治療的最佳時機。其實,早期的蟹足腫採用類固醇治療一般已可有效控制病情,當中分為外用及針注射兩大類。
蟹足腫類固醇膠布外用療法
人體皮膚的角質層是一個天然的保護屏障,如果將類固醇藥膏局部塗於表皮上,藥物很難滲透至真皮層細胞,因而難以控制蟹足腫病情,一般只能做到止痕的紓緩效果。有見及此,在歐洲及日本等地有售賣一種蟹足腫類固醇藥性膠布,只需貼在蟹足腫患處,就能軟化角質層,讓類固醇的藥力能滲透至真皮層細胞,以達至治療效果。這類蟹足腫類固醇膠布在香港尚未普及,患者自行在網上購買時應留意箇中風險,最理想是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蟹足腫類固醇副作用有哪些?
不少蟹足腫患者抗拒使用類固醇,擔心會引起各種各樣的副作用。事實上,類固醇應用於醫學已有長久歷史,應用範圍亦十分廣泛,當使用劑量較大時,的確有可能產生副作用。不過,類固醇用於蟹足腫治療時,一般只會於表皮出現輕微的副作用,例如皮膚變薄、皮膚顏色變淺、皮膚表面微絲血管擴張等。這些反應一般只會局部出現,絕少會對造成全身性的影響。只要聽從醫生的指示,無須過分憂慮。
常見疑問
使用蟹足腫類固醇膠布還是類固醇注射,需視乎蟹足腫大小、位置、患者個人情況等來決定,並無標準答案。一般而言,由於類固醇注射可深入病灶,通常會比外用膠布更有效治療蟹足腫。然而,對於一些輕微的蟹足腫個案,類固醇膠布也可能有一定療效。建議諮詢醫生建議,尋求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
注射當下會有短暫刺痛感,類似抽血或疫苗接種。研究指出,若患者過度焦慮可能放大痛覺,建議治療前深呼吸放鬆,並搭配減壓球等輔助工具。
視乎很多因素,包括蟹足腫的大小、部位、患者對疼痛的承受程度等。在一般情況下,打針後的疼痛可能持續數秒至數天不等。如果你感到疼痛持續時間過長或疼痛程度加劇,建議向主診醫生尋求幫助。
接受注射後,你可採取以下方法加速恢復和減少疼痛:避免過度活動,休息充足;保持注射部位清潔和乾燥;飲食均衡,避免辛辣食物及酒精飲品;如有需要可進行適當的按摩和冰敷。
針對蟹足腫的類固醇注射通常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看到治療效果,期間患者需持續進行多次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