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增生分好多種,如何治療大不同!

皮膚增生

人人都嚮往平滑的肌膚,遇上皮膚出現顆粒或更大的增生情況,不但影響外觀,更難免擔心會否惡化。在醫學上,究竟「皮膚增生」是個怎樣的病症?會自行痊癒還是要盡早治療?

不同種類的皮膚增生

「皮膚增生」其實只是一個非常籠統的稱呼,涵蓋多個不同病症,包括皮膚瘜肉(skin polyp)、疣(wart)、增生性疤痕(hypertrophic scar)、蟹足腫(keloid)等,它們的成因、增生情況,以及治療方法均各有不同。如有懷疑,應先接受醫生診斷,方可對症下藥。

皮膚瘜肉只是輕微的增生

皮膚增生
皮膚增生
皮膚增生

皮膚瘜肉屬於表皮細胞增生,通常如一粒米般細小,大部分屬良性。它可出現在身體不同部位,特別是臉部、頸部、腋下等位置,一般可採用激光治療或透過簡單的外科手術切除。

常見的疣與病毒感染有關

皮膚增生
皮膚增生
皮膚增生

疣的成因是皮膚受到HPV人類乳頭狀病毒感染後出現皮膚增生反應,同樣可於身體不同的部位形成,而名稱亦隨著位置而有所不同,例如扁平疣、尋常疣、濕疣等。患處會出現點狀的凸出物,質感粗糙,但不痛不癢,初期數量會較少,但可能造成自身交叉感染,例如長在手部的疣會因觸摸面部而傳染到面上。疣的治療方法眾多,包括塗抹藥水,以及利用激光、冷凍、電灼等方法破壞增生組織。

增生性疤痕和較嚴重的蟹足腫均源於皮膚真皮層受創傷後,幫助傷口癒合的修復機制過份活躍所致。兩者早期的症狀十分相似,都會出現紅腫、痕癢、疼痛等不適。但增生性疤痕只局限於傷口範圍,並會隨時間減淡;相反,蟹足腫會不斷向外伸延,且不會自行改善,需透過類固醇治療、冷凍治療、手術切除合併淺層放射治療(SRT)等方法才可根治。

一般普羅大眾未必能輕易分辨各種皮膚增生,最適當的做法是諮詢醫生意見,以免因錯誤判斷而錯過了治療的黃金時機。

分享:

皮膚增生分好多種,如何治療大不同!

本網站使用 cookie 來確保您獲得最佳體驗。 了解更多

你好,我想查詢精研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