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足腫切除合併
放射治療的原理與收費
蟹足腫切除合併放射治療的原理與收費
手術切除是主流的蟹足腫治療方法,好處是可即時將蟹足腫組織完全切除。然而,蟹足腫復發率高,手術造成的傷口容易令疤痕再次增生。因此,醫學界普遍提倡蟹足腫患者接受手術切除後同時配合放射治療,例如放射治療(superficial radiotherapy, SRT)及電子束放射治療(electron beam radiotherapy),從而減低復發風險。
最新微創切除法︰蟹足腫環鑽切除術(Punch Excision)
蟹足腫環鑽切除術是一種利用直徑約2至3毫米的高速圓形鑽頭,作為微創手術器械來精準切除蟹足腫病變組織的方法。這種環鑽技術源自於微創頭髮移植中常用的器械,通過圓形鑽頭垂直切割皮膚,將蟹足腫病灶組織「鑽出」,以保留周圍正常且完整的表皮和皮膚結構。其原理是利用高速旋轉的細小鑽頭,針對真皮層增生的疤痕組織進行局部切除,傷口尺寸極小,通常無需或僅需少量縫合,顯著減少創傷面積及術後張力,有助於促進傷口更快癒合並降低復發風險。
相比傳統的蟹足腫切除手術需切除較大範圍的皮膚和真皮,環鑽切除術精準且局部切除病變組織,避免過多正常皮膚受損,減少手術後因傷口張力過大引起的疤痕擴大和復發。術後配合放射治療,可進一步降低蟹足腫復發率,提升整體療效。這項微創技術操作簡便,手術時間短,並且因為切口小且多為圓形,其美容效果也遠優於傳統線性切除,尤其適合面部及其他對外觀要求較高的部位使用。

Caption: 蟹足腫環鑽切除術過程
圖片來源:Hou S, Chen Q, Chen XD.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Punch Excision Combined With Intralesional Steroid Injection for Keloid Treatment. Dermatol Surg. 2023 May 1;49(5S):S70-S74. doi: 10.1097/DSS.0000000000003776. PMID: 37116004.
治療費用參考:
蟹足腫治療方法 | 費用 | 備註 |
---|---|---|
環鑽切除術 | 約港幣$5,000起 | 視乎病情而定 |
手術切除 | 約港幣$20,000至$30,000 | 視乎蟹足腫大小 |
放射治療 | 約港幣$30,000起 | 每次療程包括一連四日的治療,於醫院或日間腫瘤中心進行; 絕大多數情況患者只需接受一次療程; 需配合類固醇注射、冷凍治療或手術切除 |
蟹足腫放射治療費用概覽
蟹足腫放射治療費用受多項因素影響,包括蟹足腫的大小和位置、醫療機構等。一般而言,手術切除附加放射治療的費用由港幣數萬元至十多萬元不等,患者可透過醫療保險減輕財務負擔。
影響蟹足腫放射治療費用的主要因素:
- 蟹足腫的大小和位置:蟹足腫的大小和位置會影響放射治療的難度、療程設計等,這可能會影響費用。
- 醫生或醫療機構:放射治療牽涉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不同醫生或醫療機構的 收費標準會有所不同。
是否與其他治療方法結合:蟹足腫的放射治療通常與手術切除或其他方法結合使用,以提高治療效果並降低復發率。這種組合治療可能會增加整體費用。
蟹足腫放射治療的流程
蟹足腫放射治療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驟:
- 事前評估:外科專科醫生會進行評估,以確定患者是否需要接受放射治療或其他輔助治療。
- 制定療程:放射治療前,外科專科醫生與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合作,確認治療範圍並計算目標治療劑量,以確保治療精準而有效。
- 進行治療:放射治療需要在蟹足腫切除手術後24小時內進行,連續四天、每天於日間腫瘤中心或醫院進行。在治療期間,患者會舒適地躺在治療台上,並在醫療人員的指導下進行,每節治療通常需時15至30分鐘,實際時間會根據患者情況和治療計劃有所不同。患者接受治療後即可離開,無需住院。與其他放射治療一樣,患者在治療期間不會感到任何不適。
- 覆診監測:完成治療後,患者需定期覆診以監測蟹足腫的狀況。

其他預防蟹足腫復發的方法
1. 微創切除手術
如情況合適,患者可考慮接受微創蟹足腫切除手術。病理學上,蟹足腫是屬於真皮層(dermis)的問題,患者的表皮層(epidermis)是正常的。而微創蟹足腫切除手術的原理是在表皮層開一個相對細小的傷口,再透過這細小的傷口,將處於真皮層的蟹足腫組織切除。術後大部分表皮層皮膚可以保留,並有正常血液供應,避免大範圍皮膚缺損引致傷口張力增加的問題,從而減少蟹足腫復發風險。
2. 藍光治療
如醫療成本是重要考慮,藍光治療(blue light therapy)對部分患者是可行的放射治療替代方案。藍光治療是一種非侵入性的療法,通過特定波長的光線來抑制纖維母細胞的活性,從而降低蟹足腫復發的風險。有研究指出,藍光治療與傳統療法結合使用可顯著降低蟹足腫的復發率,尤其是耳部蟹足腫。
3. 定期覆診和監測
即使未能於切除手術後接受放射治療等輔助治療,患者也應遵循醫生的建議,定期覆診跟進,以便於發現復發跡象時及早處理,避免病情惡化。
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有助成功改善蟹足腫情況
←👆→ 左右滑動圖片看看治療前後對比
















* 實際治療效果因人而異,以上圖片僅供參考。
蟹足腫表層放射治療與癌症放射治療有何分別?
常見疑問
患者接受放射治療後可能出現一些與皮膚相關的副作用,包括治療部位出現類似曬傷症狀,並出現色素沉積,但大多輕微並會逐漸恢復正常。
雖然放射治療本身存在致癌風險,但由於蟹足腫治療使用的放射線劑量相對較低,因此致癌風險相當低,不會高於一般X光檢查或電腦掃描。
蟹足腫切除手術配合放射治療能顯著降低蟹足腫復發率。有研究顯示,手術切除結合放射治療,能將蟹足腫復發率大幅降低至10%以下。
蟹足腫放射治療的原理是透過抑制纖維母細胞的活性,減低疤痕增生的風險,通常與手術切除結合使用。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手術切除是接受放射治療前必要的步驟。
你的保險計劃是否涵蓋蟹足腫放射治療,主要取決於計劃的具體條款,詳情請諮詢你的保險公司或代理。
蟹足腫放射治療後,患者需注意皮膚護理、定期覆診、避免新的傷口,並保持身心健康,以降低蟹足腫復發風險。
- 直徑少於1cm的單發性蟹足腫
- 位於鬆弛皮膚區域的蟹足腫(如軀幹、四肢)
- 經藥物治療(如類固醇注射)效果不佳者
優點
- 創傷小:相比傳統切除手術,環鑽切除術的切除範圍更精準,對正常皮膚破壞少。
- 降低復發率:減少傷口張力,結合術後輔助治療(如放射治療、硅膠貼)可進一步降低復發風險。
- 外觀改善明顯:縫合後疤痕呈線性,較原有的蟹足腫外觀更平整。
缺點
- 適用範圍有限:不適用於大面積或多發性蟹足腫。
- 仍有復發可能:單獨手術復發率約 30%-50%,需配合其他治療(如放射治療)。
- 技術要求高:蟹足腫醫生需掌握環鑽深度與縫合技巧,避免切除過深或組織殘留。
傷口護理︰
- 術後24-48小時更換敷料,保持創面清潔乾燥。
- 7-10天拆線,期間避免劇烈運動或牽拉傷口。
輔助治療(關鍵降低復發率)︰
- 放射治療:術後24-72小時內進行,抑制纖維細胞過度增生,復發率可降至10%-20%。
- 類固醇注射:拆線後1-2周開始,每月1次,持續3-6個月,預防瘢痕增生。
硅膠製品貼敷:持續使用3-6個月,減少瘢痕血液供應,抑制增生。
飲食與生活習慣︰
-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減少色素沉著風險。
- 術後6個月內嚴格防曬,預防瘢痕色素加深。
多年經驗

精研多年來專注研究蟹足腫治療,累積豐富經驗。中心醫護人員每年均會到外地進行學術交流,將創新醫療技術引進香港。
全方位照顧

除了提供全面蟹足腫治療方案外,精研更利用不同方法減少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焦慮和不適,其中包括音樂、VR眼罩、震動器、冷風機等。
專業跟進

精研提供免費專業跟進,包括在診症前後與患者緊密溝通,提示手術前注意事項、手術後護理須知、覆診細節等,這對蟹足腫治療等必須密切跟進的療程尤其重要。
價格公道透明

我們的醫護人員一般可即時回覆收費詳情,讓你有所預算。而且我們的收費清晰透明,絕無任何隱藏收費。
* 本網站上的資訊僅供參考或教育用途。如有相關疑問,你應該諮詢醫生或專業醫護人員,而不應依賴網站上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