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長出腫塊便以為是「肉芽」?事實比你想像中複雜 !

皮膚問題林林總總,一般人很難分清楚。就好像皮膚組織增生,很多人看到自己皮膚長出凸起的贅物,便「想當然」地將之稱為「肉芽」。作為日常用語無傷大雅,但若以為「肉芽」不過是小毛病,會自己慢慢復原,便很可能延誤診治。

醫學上的「肉芽增生」是甚麼?

醫學上的「肉芽」是指化膿性肉芽腫(pyogenic granuloma),屬於一種皮膚黏膜血管增生,常見於面部、四肢和舌頭。導致肉芽增生的因素主要包括皮膚老化、自身體質、遺傳基因等。一般而言,20歲以上人士出現肉芽增生的風險較高,而且風險隨年齡遞增。此外,更年期後的女性和肥胖者均為高危群體。

表面上的「肉芽」有甚麼可能性?

皮膚長出凸起的贅物,有可能是以上提及的化膿性肉芽腫,但亦有可能是其他皮膚問題,例如扁平疣、皮脂腺增生、汗管瘤、粟粒腫等,甚或是肥厚性或增生性疤痕,以至更為嚴重、俗稱蟹足腫的「瘢痕疙瘩」(keloid)。

由此可見,我們日常所講的「肉芽」是個十分籠統的叫法。要對症下藥,應諮詢醫護人員的專業意見,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一般而言,越早接受治療,成功根治的機會越高。

分享:

皮膚長出腫塊便以為是「肉芽」?事實比你想像中複雜 !

本網站使用 cookie 來確保您獲得最佳體驗。 了解更多

你好,我想查詢精研服務